国考1号6(第5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五)5语文试题

国考1号6(第5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五)5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2、国考1号2024语文6
    3、国考1号5语文答案2024
    4、国考一号5语文答案2024
    5、国考1号2024语文6答案
    6、2024国考一号5·语文答案
    7、2023-2024国考一号5语文答案
    8、2024国考一号5语文答案
    9、2023-2024国考一号5·语文答案
    10、国考1号32024语文
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含周边)重点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命题:淳安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审核:永嘉中学韩国双临平中学吴荣华1.BA孔子的教化“成人”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格养成。C“其作品内容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论语》的内容大多叙述平凡人和常见事,而选项的主语是儒家作品。D“同为儒家经典,《论语》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只是因为它呈现的“氛围感’和戏剧感”,“只是”过于绝对化了。2.AA“孔子在回答子路、颜回之问时都强调了仁礼教化的重要意义,所以教化是使人成人的途径和方法。”强加因果3.C孔子的教化“成人”是从道德内涵上强调人格养成,“寒门学子考上清华屡获重奖”与此不符合。4.材料一提到《论语·雍也》,是为了辩证看待问题,突出孔子“立得住人”的必备条件,除了质朴的天性禀赋,还需要后天的人文修养,从而引出“教化。”材料二提到《论语·雍也》,是为了例证《论语》的遣词造句精巧,运用了对句,具有文学意蕴。5.(1)内容上重视教化,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突出引导教化。(2)取材上生活化,融“义理”于百姓日常,传递出更加平实温暖的生活气息。(3)文辞表达上遣词用句精巧精辟,运用对比、排比等手法,语言上富有文学性。(4)描写生动可感,篇章段落有“氛围感”和戏剧感。(5)采用语录体,用对话的方式刻画人物,阐明道理。(每点2分,3点即可)6.C“我”在潜意识里没有认为卖灶糖老汉做我男人是不体面的。7.D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8.依恋—一担心一一期盼—一难过(或怀念)9,(1)烟荷包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朴实而美好的感情;(3)“我”想找到烟荷包,表达了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每点2分,3点满分)10.BDG11.D(A.同为名词作状语;B.于是/哪里;C.兹,更加;D.确实/合乎情理)12.C(“反对一切战争”错,应为“反对侵略战争”或“反对非正义战争”)13.(1)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来让自己的封地获利。(家:卿大夫的封地;其:自己的;乱:侵夺;利:使·有利)(2)现在至于攻伐别人的国家这种大为不义之事,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从并且称赞它为义举。(非:指责;从而:跟从并且;誉:称赞)14.①第1段按不义举措(偷窃、杀人、攻国等)的程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说理,论述严谨,逻辑性强。②第2段“杀人,君子皆知而非之”“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肯定否定或正反两面对比论证,说理严谨透彻。③第3段以“黑白”和“甘苦”之辨引出“义与不义”之辨,从具体到抽象,说理严密。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