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名校大联盟·高三月考卷(二)语文答案

2025届名校大联盟·高三月考卷(二)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9月联考语文
    2、2023-2024学年下期高三名校联考二
    3、2024年2月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
    4、2023-2024名校联盟高二5月联考
    5、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九月联考
    6、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
    7、名校2023-2024学年下期第一次联考高二语文
    8、2023-2024年下期高三名校联考(五)语文
    9、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答案
    10、2023-2024高三名校联考二答案
师部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额外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菜,丝有几节选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颂》也也材料二: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关系以伯夷遭付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纪,伯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敦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夷对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行年八十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付,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日: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鸣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注]①叩马而谏:武王伐,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阻止。②太公:姜子牙。③西伯:周文王。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及武王A一奋B太公C相之D遂出E元元F于涂炭之中G伯夷H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笃,文中指忠实、专一,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笃”词义不同。B.病,文中指怨恨,与《种树郭驼传》故病且怠”中“病”词义相同C.夷,文中指消灭,与《苏武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夷”词义相D.相,文中指辅佐,与《孔雀东南飞》好自相扶将”中“相”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认为伯夷在商朝灭亡后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的行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B.韩愈通过赞颂伯夷“特立独行”信道笃”的精神,批评当时士人中存在的不良风气。C.王安石认为,韩愈写《伯夷颂》是依据司马迁的观点,而司马迁的观点有失偏颇。D.王安石通过推论,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认为伯夷为追求“仁”而饿死的说法。语文(一)第6页(共8页)拟检测卷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