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2024-2025-1单元学情调查(收心)八年级开学考试历史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2024-2025-1单元学情调查(收心)八年级开学考试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从顺治年间起的整个清前期,清廷以举行约讲、宣讲圣训、举办社学等为内容的乡村教化事宜始终没有松懈。康熙《潜江县志》所载该县设立乡约所、举办乡约宣讲活动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初湖北省乡约推行的情况,该志称:乡约所,在妙庭观内。旧无定处,因寺观祠宇为之。乃即妙庭观前署小木坊为会讲之地…本朝化民成俗之道远轶往代,颁《圣谕十六条》至详且尽,其课吏之法,尤以讲谕教民为实政先务。潜俗日趋于浇,蚩蚩之氓,悍然好行其非,罹刑辟而罔所顾忌。自刘侯焕来,每月朔望集僚属绅衿庶民会讲。潜邑风尚顿异矣。更议于境内各村镇,廉举老绅宿儒或公正者老授以刊行《圣谕》善本,随地设一约所。于月之朔望率众仪,讲解数条疏引,痛切发明律例以动其天良,而生其畏敬,率以为常,何民行之不兴,而风化之不登于郅隆哉!一摘编自周荣《明清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根据材料,《潜江县志》对了解乡约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新名词在20世纪初颇为流行。1903年上海《大陆报》刊登了新名词诗歌,随即被《新世界小说报》等报刊效仿。同年,常州人吕思勉言:“为文喜学龚定庵(自珍),又读梁任公先生之文,慕效之,诗文皆喜用新名。”1904年,张之洞《学堂歌》中使用了诸如体育、卫生、公德、科学、权利、自由、民权等新名词,尽管张之洞在使用其中某些词时,不乏批评谴责之意。受风气所趋,很多官员在奏章及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新名词来装,点门面,即严复所谓“笃旧诸公近亦稍知西学,无往不论自由,无书不主民权”。1909年,天津《大公报》刊出一则时人抵制外国商品的报道,该报道称驻京某国公使请求清政府出面干预这一现象,清廷官员回以“此次风潮亦我国人民自由之行动,官场无法千预”。其实在1900年后,随着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渐多,中国翻译事业大盛,加之受到梁启超影响,宣传新学的报刊也日益增多,使得来自“译本书、时报纸”中的新名词越发丰富,并运用于各种文类中。摘编自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材料二今者译本之流行,报章之传布,上至于奏定之章程,钦领之谕旨,所用新名词,既数见不鲜,又乌得从而禁之?…且谋教育之普及,不能不设学堂,设学堂不能不教科学,教科学不能不用新名词。一摘编自梁启超《国学的盛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名词流行的特点,并简析新名词流行的进步意义。(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材料21世纪初,世界经历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和、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出现新变革,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合作蓬勃发展,世界各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国际和地区热点此起彼伏,影响着世界的和与稳定。南北发展不衡问题依然突出,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能源资源安全、严重传染性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在此背景下,重新理解中国政治领导层提出的“共同发展”的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可以发现,它们并不是空洞的道德理想,而是既具有现实迫切性,又具有理论可能性的新的思想命题。一一摘编自汪晖、王湘穗等《新周期:逆全球化、智能浪潮与大流动时代》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与挑战。(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意义的理解。(12分)20.[拔高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鲜出炉,那些引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词汇、新部署,立刻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与热议。下面是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5%一7%”“赤字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新型城镇化”“工匠精神”“股票发行注册制”“互联网十政务服务”。摘编自新华社《经济参考报》(2016年3月7日)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