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一中版)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历史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一中版)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9.(2204冉宇杰)1899年,梁启超曾鼓吹“破坏主义”和“排清”“讨满”,1902年,梁启超又撰写《释革》一文,称“革”字含“Reom”和“Revolution”,前者“因其所固有而损益之,以迁于善”,后者“若转轮然,从根底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由此可见,梁启超A思想解放后反对曾经的尊孔保教B,与康有为在政治思想上逐渐地靠找C.从激进排满到准备发动王朝革命D.受到西方民族民主观念的影响加深30.(2203钟浩程)1911年1月《民立报》报道:“先是鄂省新军首先倡举义旗。电传到湘,湘省陆军第二十五协一、二两标,炮,马、工程、辐重各队新军士兵即谋同时响应。”当月,陕西,江西、山西、云南等地新军纷纷起义宜布独立。这一政治局势A.体现新军群众基础较为广泛B.说明新政培养了革命力量C.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缘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31.(2201符可)民国时期,鲁迅曾深有感触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他的这番话反映出当时A,文人对国民政府缺乏信任B.社会秩序经历长时间动荡C.仁人志士丧失了救国信心D.国民党统治面临各种危机32.(2203周一帆)清末民初之际,国内报刊开始关注欧美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运动。1897年,《时务报》刊登了英国工人罢工“议减工作时刻”的消息;1913年,《法政杂志》摘译了《日本国家学会杂志》关于美国八小时工作制法案的报道;1916年9月1日,美国铁路工人罢工推动了《亚当森法)的通过,其中规定了铁路工人的八小时工作制,《民国日报》称此为工人运动“未有之大成功”。这着重说明了A.清末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B.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权利得到了保障C.当时国内各方对工人权利日益重视D.报刊成为传播先进思想的重要载体33.(2203陈于乐妍)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咏叹女学生日:“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其实,“文明”一词在当时十分流行,它以其特有的模糊性和包容性罗扩了种种旧俗之外、与西洋相关的新事物。这可用以说明A.列强重视文化输人B.中体西用的思想传播C.西学东渐推动近代化进程D.近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冲击34.(2204符哲玮)由下表可推知,此时民国时期大学生社会来源分布(单位:%)家长职业类别比例农13.08商38.89公务人员10.92专业技术人员20.37职员2.99工2.28其他11.47A.高等教育成本高昂B.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商业得到巨大发展D.教育机会分配得当历史试题(一中版)第6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