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2025届新高三学情摸底考考后强化卷(8月)语文(新高考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强化训练卷
2、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二模考试语文试卷
3、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卷(十五)
4、2023-2024学年高三二模强化训练卷语文
语文(新高考卷)答案)
最新五年高考真题分类优化卷·语文(十)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1.(1)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误。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2)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额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2.(1)D(“与君同醉醒”描写与友人同醉的现实场景)(2)直抒闲适之胸臆:“看破”虚幻世界,“放轻”过往浮名,直接表达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行为举止表现闲适之情:诗人登山率饮、穿林行走、苔纸闲题、遥闻菱唱与友共醉,无不体现宁静从容、乐观淡泊的情怀。环境烘托闲适心境:春日细雨初晴的景色,渲染清新氛围,烘托诗人不问世事、徜徉自然的情趣。3.(1)D(“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错误,额联中诗人以问句的形式感慨只要彼此心心相印,相知就不在早晚,尾联以问句的形式表明饯别友人时因离愁别绪等而不知还能说些什么,并没有“豪迈昂扬气概”。)(2)《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4.(1)B(“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您到了南中一定会很喜欢。诗钟并没有谈到友人的风采。)(2)示例:①寓情于景:诗人送别友人,遇芦花飒飒作响,离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的离情。②以景结情,诗人以消失不见的船帆和“空自流”的长江之景作结,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衬托出离愁别绪的浓重。5.(1)C(“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错误,“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两句是说,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外乡人从此经过,久立于树前长吁讶然。他是感慨盛衰无常,不是思乡。)(2)B(A项,“有相同的寄托”错误,此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情感深沉。而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乐观的襟怀。寄托不同。C项,“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错误,“蟠据亦高大”是形容衰时之柏,“得地”“蟠据”承“千年根”,此柏不是所出非地,也不是生长浅薄,却变得枝枯叶燥,了无生机,隐喻家国衰落。D项,“也有对未来的希望”错误,全诗以“病柏”为核心意象,通过描写“柏”之形象、际遇抒写人之命运、感慨,咏物抒怀,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没有对未来的希望。)(3)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病柏、丹凤、鸱鹗三种意象。②病柏由盛而衰的变化,象征了唐朝从强盛到衰落的沧桑巨变;丹凤哀鸣,象征了正直之人被摈斥在外;鸱鹗意满,象征了奸佞小人盘踞于朝中。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国运时局的忧虑6.(1)B(“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说法有误。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是说明社会安定没【2025高考真题分类卷·语文(十)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