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1(第1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一)1历史试题
国考1号1(第1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一)1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国考一号2历史
2、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3、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答案
4、2023-2024国考一号4历史
5、2023-2024国考一号4历史答案
6、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4
7、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3
8、2023-2024国考一号3历史
9、国考一号2024历史
10、2023-2024国考1号2历史答案
被引入中国,而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以张謇为主要代表提出的,排除C项;轮船招商局并不能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渗透,排除D项。5.B(解析】据所学可知,严复和陈独秀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邀进派的代表人物,严复通过宣传进化论思想来宣传变法,陈独秀通过进化论宣传民主与科学,两者都通过进化论作为思想启蒙的途径,故选B项;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严复和陈独秀均通过进化论寻求救亡的途径,宣传进化论是方式,并非目的,排除A项;近代中国“尚力”思想的提出与“东亚病夫”的称谓有关,特别是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大大激发了国民的民族抗争意识,资产阶级通过提倡“尚力”来强健国民体魄,坚毅国民精神,以此来挽救民族危亡,因此严复和陈独秀的“尚力”与战国时期墨子的重视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的“尚力”不同,排除C项;陈独秀代表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利益,倡导了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并非营造维新氛围,排除D项。6.C(解析】据材料可知,禁止华北(义和团活动的地方)科举考试5年,是对华北地区所有知识分子的惩罚,显示出列强对中国旧式精英的心理征服,故选C项;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在华共管的需要,缓和民族、阶级矛盾,笼络人心,清政府推行新政,为应对革命浪潮,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排除A项;《辛丑条约》并没有导致封建顽固势力失势,统治中国的仍是封建顽固势力,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势不可挡”说法错误,排除D项。7.A【解析】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可知,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中旗人的比例为23.7%,汉人的比例为76.3%,这说明在地方督抚中,汉人的比例明显高于旗人,这反映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即汉人在地方政府中的地位和权力逐渐上升,而旗人的地位和权力逐渐下降,故选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地方督抚中旗人和汉人的比例,并没有涉及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不是中央权力下移,排除B项;新政时期,洋务运动已经破产,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为标志,排除C项;表格内容没有新政改革的效果,且清末新政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以失败告终,排除D项8.D(解析】由“不是简单地罗列新名词、介绍新学说,或只是用白话写文章”“应建立在‘宏深的思想…土壤、根基’上”可得,这一观点有利于促进文学革命由形式向内容深入发展,故选D项;1917年《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这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与题干时间和主旨均不符,排除A项;题干所述并不是对封建的传统文学的批判,而是对新文学的介绍和解读,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宗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促进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9.C(解析】表中除德国外,其他国家1902一1936年间在华投资都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列强资本输出加剧,即对华经济侵略加深,故选C项;在华投资属于资本输出,而不是商品输出,所以单凭题干材料不能得出西方掀起商品输出高潮的结论,排除A项;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企业并不是一直发展缓慢,在1914一1919年间、1927一1936年间发展是比较快的,排除B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未结成侵华的经济同盟,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JKT·单元周测卷·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1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