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5届全国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一)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九师联盟2024全国高三单元阶段综合卷
2、20242024九师联盟高三2月
3、2024年九师联盟高三五月联考
4、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
5、2024九师联盟高三二月联考
6、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
7、2024九师联盟高三五月质量检测
8、2024年九师联盟高三
9、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
10、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新高考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语文试题)
事情上报,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召他进京防卫。友人阻止他说.“如今蒙古大军分三路击鼓前来,攻破京郊,迫近内地,你以仓促集合的一万多人前往抵抗,这跟驱赶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说:“我也知道是这样。但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却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感到非常痛心。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要以身殉国,期望天下将有一听到消息(此事)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于是将全部家财用作军费。至元十五年,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张弘范身边的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却教别人背叛父母,可能吗?”张弘范一再坚决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诗的末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笑了笑放在一边(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盛大的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能改变心意,以侍奉宋的态度来侍奉我们皇上,将还不失去做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着泪说:“国家灭亡不能够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辜,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且怀有二心呢?”张弘范很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宋官员,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应当以一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以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被释放出来,又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将我们十人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读圣贤书,想学的是什么呢?从今以后,大概可以问心无愧!”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文天祥侍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材料二: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就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渡过长江,他又上书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已经气魄盖过天下了。从此,专诚守一忠心耿耿,竭尽智力和计谋,挽回颠危的局面,以复兴国家作为自己的责任。虽然历尽艰难险阻,各种挫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幸国家灭亡自己被俘,但是忠贞大义更加显明。文丞相志向刚正,有大才能,见识高远而且有宏大气度,身上充满浩然正气,可是最终他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天命不护佑大宋的原因。虽然天命不春顾大宋王朝,但是天理还在,一定不会停止。所以宋朝灭亡了,杀身成仁的臣子却不少。评论者一定称赞文丞相为第一忠臣。15.B【解析】B.颔联抓住“飞鸟”“行人”两个典型意象,写飞鸟划破云雾而落下,行人挤开绿树迤逦而来,没有视听结合。16.①《故都的秋》勾勒了五幅秋景图:秋晨廷院、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通过“破屋”“秋草”“落蕊”“秋雨”等意象描绘了具有“清”“静”“悲凉”意境的北平之秋;②本诗描写了四幅秋景图,其中,“村春暝入”“飞鸟刊云”“:土藤刺刺”和“几处茅檐”让人有“清”“静”之感;③本诗和郁达夫《故都的秋》都是从“悲凉”的角度感受秋色并获得满足愉悦,其中“土藤颓”和“几处茅檐”画面都透入了些许“悲凉”之感,既是“悲秋”情结的再现,又流露出诗人心境的低落黯然。(每点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酌情给分)17.(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示例一: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示例二: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8.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辨析词语的能力。A.不同,“而”,连词,表因果;连词,表转折。B.不同,“则”,连词,表对比;连词,表因果。C不同,“也”,副词,表示同样;副词,和“即使”搭配,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