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三)3答案(历史)

内蒙古包头市202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试题(三)3答案(历史)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2、2024年包头市高考时间
    3、2024包头高三统考
    4、内蒙古包头市2024高三期末联考
    5、2024年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二模
    6、包头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试卷
    7、包头市2024年高考二模
    8、2024年包头市高三二模试卷
    9、2024年包头高三二模
    10、2024包头市高三期末考试
2024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卷冲刺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作者:南宁三中教师马志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D【解析】材料的主旨是从商朝到春秋中晚期,最高统治者均自称为“余一人,这说明的是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D选项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选项:材料虽然涉及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但文字的普及推广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排除C选项。2.C【解析】材料的主旨是:西汉时期,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的大蒜经张出使西域带到敦煌地区。这说明了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推动了欧洲南部和中亚与中原地区(敦煌)间大蒜这一物种的传播交流,C选项正确:汉代我国南方还没有开发,我国经济文化中心仍在北方,排除B选项: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排除A选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治理方面的内容,排除D选项。3.A【解析】唐朝前期,税收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和分配:唐朝后期则形成了上供、留州、送使三分的朝廷和地方分割赋税制度,即将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各州的赋税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上交给中央政府;一部分输送于节度使、观察使府;一部分留作本州用度。这反映了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的冲击,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讲农业与商业的发展情祝,排除B选项,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开始,排除C选项;唐朝推行新税制的原因是当时的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出现财政困难,排除D选项。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阳修在编撰《新五代史》时,注重对忠孝节义的褒扬,对明哲保身的批判,这体现了宋代儒家伦理观念的不断强化,B选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不涉及重文轻武的统治理念,也不涉史学体例的创新,排除A、D选项;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是在南宋后期,排除C选项。5.D【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均在增加,而且数量较大,这说明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这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D选项正确:图示信息的核心是市镇数量的增加,没有体现农业的多种经营,也没有涉及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手工工场,排除A、B选项;材料只是反映了明清时期江浙部分地区市镇数量的变化,没有涉及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无法得出江浙地区发展成为全国商业中心,排除C选项。6.C【解析】《凑定初等小学章程》规定学生要掌握中国地理知识,教师要讲授本地地理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C选项正确:材料强调对本国、本地地理知识的教授和学习,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宜传地理知识,排除A选项:材料所述主要是小学教育中地理知识教学方面的情况,不足以对近代教育体系产生整体性的和重大的影响,排除B选项;材料所述为教学内容,而非教学程序,排除D选项。7.A【解析】1920年,陈望道在《劳动界》发表了《平安》一文中指出,芳工阶层并没有得到平安,并提出“我们向那(哪)里去找平安”的间题,即要唤醒劳工阶层反抗压迫的意识,去争取公正平等的生活,A选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宜传扩大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内容,排除B选项: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是在1015年,排除C选项,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且材料也没有涉及批判封建思想,排除D选项。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2024广西名校卷-10】【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