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春季高二年级第二次(期中)联考(4月)试题(语文)
[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年春季高二年级第二次(期中)联考(4月)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医药产业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科研、教育、生产、流通及各项相关领域相配套的完整体系,能够自主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生物技术药品医疗器械及制药机械等一系列产品。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药交流和医药对外贸易源远流长,较早的可以追溯到汉朝,特别是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对中国的医药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国在整个世界医药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其规模还是相当小的,产品结构也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低,总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使中国的医药对外贸易取得较大的发展和突破,任务还很艰巨。国际医药研发向中国的转移,将提升中国医药的研发能力。中国在承接研发服务外包方面的优势明显。中国是世界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全部化学原料药的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且多个药物品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随着国际医药产业生产逐步转移到中国,中国医药生产能力和工艺也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突破国外市场准入限制的能力将得到加强。从中长期看,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的地位不会改变。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加工能力,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仍然存在。据医保商会介绍,在这种预期下,中国医药外贸有望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复杂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将会增加。国际市场的各种不利因素,倒逼中国医药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医药外贸企业的转塑是必然的,要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从产品出口转向价值链再造。中国医药企业正处于关系建立到关系延伸的初级阶段,但面临巨大的后发机遇:一是网络的扩散性导致知识与能力在各个节点的转移;二是价值链的延长迫使跨国企业供应商不断提高竞争力;三是核心成员成为中国企业高端学的主要对象;四是国际一流科研成果对中国转移的进程明显加快。(摘编自“共研网”《2023年中国医药外贸行业发展历程、贸易规模及国际竞争力分析》)材料二:中医药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中医药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应该看到,中药新药样册审批改革积极向好,但是申请报产的新药品种长期处于低位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中药企业普遍研发投入不足,研发工作与临床实践协同不够,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院内制剂向中成药转化的效率还比较低,而且缺少有效的解决办法。此外,中药研发与现代医学结合不够,缺乏关注医疗新需求、应用新技术的重要产品,创新的速度也明显滞后于西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怀金也表示,中医药行业创新力不足。中药上市企业均研发投入占营销收入的3%,大部分都是1%,最高的是康缘药业,为16.2%,这种情况和小分子药、生物药的研发投入相比,差距巨大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杨洪军表示,很多中成药产品上市之后,临床评估和基础研究方面的内容相对较少,吴致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其临床价值、科学价值形成错位,这也让行业抗风险能力不是。此外,在国际化方面,中医药面临更大问题。他举例说,在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植物药中,一个是绿茶提取物,一个是巴豆提取物,但这些并不是来自于中国企业研发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德国的植物药能够以药品的形式进入中国国内,并且近5年的销售额达127亿元人民币。相较之下,我们科技创新的压力比较大。当前,中医药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制度供给前所未有。全社会对发展好中医药事业的认识和共识前所未有,世界对中医药的关注前所未有,中医药迎来了历史性的战略机遇期。普高联考2023一2024学年高三测评(六)语文第1页(共7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