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文化]202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冲刺卷(二)2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答案(语文))
2024年高三年级四月模拟(二)语文试题答案1.【答案】A。(3分)【解析】A项“对西学东渐风气持反对态度”错。“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过程无所谓对错,作者表达的是对在西学东渐时期人们盲目尊崇西方现象的不认可。2.【答案】B。(3分)【解析】D“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错。由材料“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C“原始社会所独有”“秦代典型器玉玺”错误。由“各种形制的玉器在民间几乎均有仿造”可知,前代各种种器型在后期也有仿造。玉玺在秦以后直到清一直沿用,不是秦代专有。A“线路基本相同”错。“玉石之路”是由新疆和田为基点往东西两个方向运输传播,而“丝绸之路”是由中原连接西域,再到西方。3.【答案】D。(3分)【解析】“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是指“玉必须经过雕琢,雕工设计肯定有一定的含义,这个含义一定有吉祥寓意”。D女娲炼石补天,使得天下重获太平,体现了玉石期待太平的象征寓意,但没有体现“工”的内容。C玉璜是玉组佩的一部分。“姬受命,吕佐旌”,意思是姬姓(周武王)受命于天,姜太公(吕尚)当辅佐他平定天下的意思。雕琢有文字是雕工,且有实现天下太平的吉祥寓意。适合。B玉璧雕工为谷纹,寓意丰饶、完美、圆满等美好寓意。适合。A“大禹治水玉山子”雕刻了大禹治水故事,体现了“雕工”,“治水”故事表达太平寓意。适合。4.【答案】①“國”改为“国”,用“玉”取代了“戈”,表现“化干戈为玉帛”的主旨,借美玉的品性表达期望天下和平的意愿。②“国”改为“国”,是用“玉”取代了“王”,“国”中有“玉”,有“祖国美好如玉”的意思,同时表示推翻王权社会,摒弃帝王家天下思想。【解析】“國”改为“国”,由提示“口”与“戈”被替换为“玉”,由题干“参考材料内容”,“口”部分与材料无关,略去;“国”改为“国”,为“王”被替换为“玉”,参照“王玉”相关内容作答。【评分细则】共4分,一点2分;第一点中,“玉”取代“戈”的解释1分,寓意1分;第二点中,“玉”的两个内涵各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5.【答案示例】①展览主题:全景式地呈现玉器近万年的发展历程,探究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制度等中国玉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②工作安排:开展前,进行大纲架构、文物挑选运输、布展设计、内容文本;开展后,组织开幕、展出、举办学术研讨会、图录编纂等工作、创意产品开发、撤展事宜、总结大会等:③布展思路:以时间(年代、朝代)脉络为基线,分神玉、王玉、民玉三大板块【解析】本题贯彻新课标中“组织学生就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作审视表达”及“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主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的要求,体现“典型任务、真实情境、实践活动”的训练思路。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材料关注“玉文化”,通过高考模拟,使学生了解中国玉文化近万年的历史,也即中国有近万年的文明史(区别于三干多年的文字历史)。了解中国辉煌的文化,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答案要结合材料,紧扣要求作答,但并不唯一。展览主题部分由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工作安排部分不要求学生答全,只要能分清开展前后,安排的“工作”有道理,能大略将展览组织工作梳理清楚,语言组织通畅明晰即可酌情给分。【评分细侧】共6分,一点2分。第一点中,呈现历程、探究玉文化、文化传承与自信三点一点1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第二点中,开展前1分,开展后1分,或不拘泥于答案,工作安排思路清楚合理即可;第三点中,线索1分,三板块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6.【答案】C。(3分)【解析】“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批判”错,过度解读。文章是对那些来猎奇的人进行调侃一一他们觉得赶尸的也要我们儒家文化,作为一个儒者与有荣焉,并没有批判儒家学说的意思。7.【答案】C。(3分)【解析】“其主要目的是反映底层百姓所受的压迫”错,应该是反映湘西妇女吃苦耐劳的坚韧。8.【答案】①源自盘剥和欺压,且只针对外来剥削者,并不胡乱抢劫杀人。②路坏地险。③有赶尸习俗。④壮丁吃苦耐劳,乐天知命;女子勤劳能干,有爱美的天性。【解析】读图表,搞清楚对应关系,在文中找到相应内容,考查文本前后对照、呼应及组织材料的能力。【评分细则】共4分,一句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