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八)8试卷及答案答案(语文)

[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八)8试卷及答案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磋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读经书时,“端坐辨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老师批改有疑惑,“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对于教师的著作,学生若有疑问,“即与之以相商焉”。到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王文清所订的《学规》中更明确鼓励学生“疑误定要力争”。陈宏谋所订岳麓书院《条规》规定,上堂讲书时,诸生若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堂质问”。这种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方式。书院先贤意识到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人才成长的作用,不仅在创建书院时往往选择远离尘嚣、清幽宜人之地,而且总是在书院中营建各种园林景致,为师生提供优雅的读书环境。如乾隆年间罗典掌教岳麓书院期间,曾经辟隙地作园池,并取“其行根多而继增不息”“易生”“易实”之寓意,选种松竹、桃李、紫薇、荷花等卉木加以,点饰,建设“书院八景”。希望书院学生能够“晨夕出入,会心不远,皆得蠲尘俗以亲雅意,略戋小而与大观”,在幽雅的环境中陶治性情,涵养气质。对人文环境的营造,书院先贤尤为措意。从书院建筑的布局、形制、规格,到亭台楼阁、斋舍、景观的命名,到各类匾额、碑刻、楹联、画像的具体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其目的就是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藏修游息,都能在无形中受到熏染和影响。如明代弘治年间岳麓书院绘朱子“紫阳遗迹”并勒石置于尊经阁,希望各位生徒能够“兴起其尊贤、尚德之心,而思读其书,以学其道”。在壁上大书《白鹿洞书院教条》,以便于生徒朝夕探讨服膺,不负先儒之教。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格修养、品德养成,强调“立品为重”“立德为先”,把品德修养作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追求“求道”“求学”统一。这一价值导向对于纠正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而轻道德情操培养、人格养成,人才评价过程中重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而轻思想品德表现的偏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生仰慕与向往,这体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B.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更易有所获。C.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D.李文炤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同论证,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动力,维持学生的学兴趣。【高二年级3月份月考试卷·语文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