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2024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海口市2024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海口市2024高三调研考试语文
2、2024海口市模拟考1语文
3、海口2024模拟测试高考
4、海口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
5、海口一模2024
6、海口模拟考2024
7、海口市2024高考调研
8、2023-2024海口市模拟考语文
9、海口市2024高考模拟
10、海南省2024海口市模拟卷
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感叹韶光匆匆,内心郁结隐秘之情难以倾诉,惑到郁闷惆怅。B.领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上句写眼前景,下句抒胸中情。C.颈联是上两联思想情绪的转折与过渡,作者以草木娱己,写窗外草木逆风生长的坚韧。D.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16.首联中诗人写“几许幽情递不通”,诗人是如何抒发“幽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2)《过秦论》中贾谊用八个字“”形容秦凭借有利形势,割取天下土地,重新划分山河区域后各国对待秦国的态度。(3)“月”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是古人寄托情感的最佳载体。含“月”的诗句有:0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儿化”是北京极具特色的语言文化现象。儿化往往利用卷舌作用生成一种与原有语音形式相近的新形式,从而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意义。例如,“尖”到“尖儿”,“亮”到“亮儿”,儿化后词性发生了改变,词的功用得以扩大。儿化诞生起就与附加词义和感情色彩相联系:可表示“细小”,如门缝儿、家雀儿;可形容“喜爱”,如胡同儿、发小儿;还可带有“轻蔑、厌恶”,如败家子儿、破烂儿…但其表示褒贬爱憎也具体需要看对象和情境。因为儿化在语音词汇上具有丰富的功能和意蕴,所以在上千年的语高流变中得以发展和保存《红楼梦》是以北京话为语体写成的,这个语体的重要标志就是引入儿化词。曹雪芹对儿化词的运用是独具匠心的。其儿化用语多出现在口语场合,例如在人物对话如拉家常、闲聊中。但作为统治阶级的贾政、北静王、贾雨村等则嗜好运用晦涩的文言雅文。贾府中运用儿化词语上自贾母、王熙凤,下至刘姥姥、老嬷嬷等阶层。当然,人物身份不同,儿化词的表意也各异:贾母的儿化词语包含对晚辈的关爱,凤姐儿则多表现为幽默打趣,刘姥姥等下层人物多出自质朴粗俗。18.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朱自清在散文《春》当中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请赏析句中的儿化词的表达效果。(4分)高二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
起点摸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