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全国高考·模拟调研卷(三)3文科综合LN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试卷四文科综合
2、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三
3、2024高考模拟调研卷文综四
4、2023-2024年度下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四)
5、2024—2024学年高三年级模拟调研考试
6、2024年高考调研模拟卷四文综
7、2024高考调研模拟卷文综三
8、2024年高考调研模拟卷三文综
9、2024高考调研模拟卷三文综答案
10、2024年全国高考调研模拟卷三语文
3文科综合LN试题)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为其题词,诠释了临时政府性质,强调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正确分析国内形势,领导工农土地革命,指引了中国革命方向和政权建设探索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局出发,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在纪念“七·一”“七·七”时,毛泽东进一步呼吁全民族团结抗战,并在斗争中起模范作用,这反映了当时民族危机加剧,需要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现实,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而奋斗的担当和使命。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题词内容随着时代环境不断调整变化,始终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回应了时代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论题若从其他角度作答,如“毛泽东的题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毛泽东的题词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的题词体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毛泽东的题词蕴含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毛泽东的题词富有深刻的思想性”等亦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从材料中不同时期毛泽东的题词来看,毛泽东的题词富有鲜明的时代性。关于阐释可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抗日战争时期对民族未来的探索、工作重心的转移、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44.【答案】(1)原因: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基层干部的思想解放,积极推动农村改革;上级领导的支持;群众的拥护。(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2)意义:打破了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2分)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2分)揭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基层获得较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基层民主的发展。(3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1980年,全县的生产队基本上都包产到组(户)”“公社的‘三级所有’体制搞不动了”“全国人大的领导(打电话)说请示了中央领导”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旧有体制的弊端、上级领导的支持、基层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及群众的拥护等角度进行分析。(2)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打破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深人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利于基层民主的发展、揭开全国农村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等角度进行分析。45.【答案】(1)原因:国家目标不同;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两极力量不均衡;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分歧。(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2)影响:二战后初期,受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下,实行“一边倒”外交,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同时,美国长期封锁、敌视中国,并侵略朝鲜,威胁中国,中国通过抗美援朝,维护了国家安全;朝鲜战争后,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亚非国际会议,美国企图破坏会议的顺利进行,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更多亚非国家与中国的建交。(每点2分,任答3点得7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二战后苏联的目标是具体的,即占领领土。美国所追求的目标则是抽象目标或环境目标”可推出美苏国家目标不同;根据材料“而战后美苏之间安全感从未存在过”可推出美苏之间安全感缺失;根据材料“更根本的是因为战后形成的两极力量不均衡”可推出两极力量不均衡;结合所学可知还有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差别。(2)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及外交史实,即新中国成立之初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推动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功等分析。46【答案】(1)贡献:深入工人阶级,参与成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2分)继承并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列宁主义;(2分)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分)实施新经济政策,成功探索出在小农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2分)总之,列宁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当时实际形势相结合,从而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分)(2)优秀品质: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信念坚定。(若答对无产阶级的热爱、高昂的革命热情、远大的革命理想等亦可)(每点2分,共6分)2023届高考模拟金卷(二)·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