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联考卷(四)4(243247D)文科综合试题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联考卷(四)4(243247D)文科综合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至理名言。胡瑗在湖州州学首创“分斋教学法”,分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研究经学基本理论,以求“明体”;治事斋则以学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以求“达用”,并且让学生们各治一事,又兼一事。这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的“分科十选修”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务实,又各有所长。胡瑗弟子之一的刘彝,后来成了著名的水利专家,其设计建造的赣州排水系统使用至今。时人称赞道:“湖学多秀异,其出而筮仕,往往取高弟,及为致,多适于世用,若老于吏事者。”“东南公卿传人,大多出于胡瑗门下。”一一摘编自肖伊绯《风起湖州:大宋救育思想玫革从这里开始》(1)根据材料,概述胡瑗“分斋教学法”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高三文科综合第11页(共12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瑗的“分斋教学法”改革。(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15分)材料1918年年初,随着美国的参战,大批士兵和作战物资正运往欧洲。德军统帅兴登堡决定在美军抵达前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他认为即使无法打败英法联军,也能促成较为有利的和约签署局面。同年春天,德军发起了“春季攻势”,但功亏一篑。1918年7月,东线局势缓和,得到了适当补充的西线德军打算再一次席卷马恩河地区,继而进取巴黎,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开始。战役初期,德军占据了一些优势,但法军很快转入反攻。到1918年7月底时,美军已加入战局,本就伤亡惨重的德军再也无力抵御。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彻底解除了同盟国针对巴黎一马恩地区的所有威胁。简而言之,此战是德国一系列胜利的终点,是协约国一系列战斗胜利的开始。3个月后,协约国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鸿渐《第二次马恩河之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发起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的影响。(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前后,毛泽东始终密切关注国际形势走向,他认为战后的世界总体而言,资本主义处于下降趋势,社会主义则在上升。毛泽东指出,尽管英、美、苏之间过去存在过,将来也还可能发生某些争议,然而“团结终究是统治一切的。这是一个决定一切的条件”。由于有了这个条件,“法西斯被打倒以后,各国人民将建设一个巩固的与持久和的世界”。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固有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因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消失。毛泽东特别指出,“许多国家不愿看见本国人民与外国人民获得团结、进步与解放,不愿看见英美苏中法继续团结领导世界新秩序的世界分裂主义者”势力还相当强大。历史的若干暂时的甚至是严重的曲折,可能还会发生,这是不足为奇的。在法西斯国家被打败,总的和局面出现之后,并不是说世界上就没有了斗争。一摘编自于化民《中共中央对战后中国和、战问题的盱衡与抉择》(1)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理论及现实依据。(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年毛泽东对二战后国际形势判断的意义。(6分)【◆高三文科综合第12页(共12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