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信息卷(五)5文科综合ZS4试题
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模拟信息卷(五)5文科综合ZS4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信息,但不能解释其广泛传播,排除A项;大一统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各区域发展的日益衡,均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释,排除B、D两项。25.D【解析】本题考查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汉代察举重视乡论的目的,是使其与国家提倡的主流思想相统一,从而提高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故选D项。将乡论与选官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A项:重视乡论,也是在察举制的框架下进行,并没有确立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排除B项:儒学正统地位在汉武帝时已确立,排除C项,26.B【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历史事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的能力。材料描述了从北魏到隋唐飞天形象的变化,从严谨的印度佛教形象到秀丽飘逸与雄浑豪放相统一的唐代飞天形象,其原因在于佛教传入中国后同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融合,即中外文化的交融,故选B项。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实力的增强和统一局面的再造均不能回答异域文化在中国本土变化的原因,排除A、C、D三项,27.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明清时期的移民方向超越了传统北民南迁的基本方向而走向多样化,这一现象既是当时人口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海外移民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的联系,但这只是明清移民的一个方向,不能涵盖全部信息,排除B项;向国内边疆的移民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但无法解释向海外的迁移这一信息,排除C项;国家组织能力的增强只适用于解释国家鼓励、动员向西南、新疆、东北等地区的移民,也不能涵盖全部信息,排除D项。2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徐继畲认为俄国工商业落后于英法等国,因而在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故选A项。俄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奴制,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中国轮船吨位比重整体下降而西方所占比重整体上升,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西方在中国拥有经济、政治特权,故选C项。A项中“逐年”表述有误,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开放通商口岸与外贸逆差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只提及外国来华船只增多,并未提及对中国领海主权的破坏,排除D项。3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据材料可知,中共深得民心,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大显神威,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故选B项。A、C两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3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掌握时序,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历史环境下进行分析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图文信息可知,该类作品歌颂了合作社集体劳动的美好,响应了国家劳动最光荣和参加合作社的号召,故选D项。A、C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图画中不能看出男女等,排除B项。32.B【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艺术家具有公民身份,享有公民的城邦荣誉感和社会地位,这与希腊城邦政治生活中公民能言善辩、具有较高的公民素养有关;而古罗马艺术家的身份是下等人和奴隶,这是因为古罗马是典型的贵族制和奴隶制国家,故选B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交流频繁,排除A项;古希腊和古罗马都处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地位相似,排除C项;虽然材料中提到希腊人和罗马人都关心战争,但他们对外扩张的手段并不相同,排除D项。33.D【解析】据材料可知,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基督教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此相关的是日内瓦新教共和国,世俗力量进入教会以及《圣经》为信仰依据,有利于对旧的天主教教规进行近代化改造,故选D项。加尔文强调宗教和世俗两种力量合作,世俗力量并不全指王权,日内瓦共和国也没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五)·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