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特点和“三三制”原则,故排除A、D两项;专门学校和短训班的结合,可以反映抗日战争和敌后根据地建设形势的瞬息万变,并不能反映干部的文化水平状况,故排除C项。9.B【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筹备会参加单位涉及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军队、各社会团体、少数民族代表和海外华侨代表,且代表人数分配相对均衡,这说明政协筹备会议真切地遵循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B项;当时解放战争尚未结束,革命还在进行中,故排除A、D两项;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故排除C项。10.D【解析】由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对于科技发明贡献者给予极高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奖励,但在授奖原则和过程中突出精神鼓励的重要地位,这体现了国家重视报效祖国、敬业奉献的精神文明建设导向,故选D项;A、B两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B两项;C项与材料信息矛盾,故排除C项。11.D【解析】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雅典民主制盛极一时,公民公开参与各种政治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由于民主原则的滥用,导致掌握行政和司法权力的人存在能力不足的隐患,最终酿成了苏格拉底的悲剧,这说明民主制度逐渐走向衰落,故选D项,排除C项;此时的雅典正处于“轴心时代”,思想文化颇为活跃,故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下,公民集体(或大多数)而不是代表神权的祭司阶层主宰城邦的决策,故排除B项。12.B【解析】法学家的理论容易被立法者和审判人员所认可,且法学家广泛从事法律解答、契约编撰等法律实践活动,这些都说明早期的罗马法理论发展与实践联系紧密,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内容、立法和审判程序,故排除A、C两项;民主的显著特征是少数服从多数,立法者和审判人员接纳法学家的意见并不是民主的体现,故排除D项。13.C【解析】马内蒂突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强调圣洁、庄重的道德观念,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对传统教化理论形成了冲击,故选C项;马内蒂的言论强调的是人本身的尊严,并不会对社会着装风尚产生实质性影响,故排除A项;这一言论并未将批判矛头直指教会,故排除B项;肯定大自然并不意味着否定神创论,故排除D项。14.A【解析】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选民主体和教育资源也向城市集中,长期的农村生活经历不容易引起选民的共鸣,也在学历上不占优势,从而出现了公职参选(竞选)者隐瞒出身的现象,故选A项;美国文官制度确立于188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美国政党制度的弊端,是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其根源,故排除D项。15.C【解析】近代法国和德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都以宪法的颁布为主要标志,其政体运行机制都得到了国家根本大法的确认,故选C项;材料没有说明两国司法权的归属,无法判断是否三权分立,故排除A项;德国宰相对皇帝而非对议会负责,故排除B项;法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对封建残余的清理较为彻底,故排除D项。16.(1)表现:政治制度: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传统,借鉴中原王朝群臣集议(朝议制度)的经验。(2分)官员管理:有节制地打击腐败现象,注重提拔德才兼备的基层官员。(2分)【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24-72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