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异:晏阳初的方案由民间社团发起,自下而上逐渐推广,中共的方案则是自上而下,由政党主导的;晏阳初的方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前期调查和论证,中共的方案主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晏阳初的方案周期长,分阶段实施,中共的方案没有明显的阶段性,随革命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晏阳初的方案以教育和改造农民为重点,中共的方案以维护农民利益和改善农民生活为重点;晏阳初的方案未触及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中共的方案重构了中国乡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4分,答出两点即可)(2)意义: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民主意识;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积累了民意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新中国基层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6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素养。第(1)问,关于“同”,对比两则材料中的信息,不难发现两种方案均涉及“民主”“经济”(“生产”)“乡村建设实验”(“社会建设试验”)等关键词,从这些角度加以简要概括即可。关于“异”,对比两则材料,不难发现二者在方案制定、方案执行的方式、主导力量、阶段划分、对农民的态度、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采用一一对应的答题形式加以归纳即可。第(2)问,关于“意义”,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多个角度作答,直接意义须立足全民族抗战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一时空范围,从乡村建设试验对民族革命、经济建设、民众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作答;深远意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出这一试验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以及新中国基层建设的启发作用。19.(1)特点:追求理性的历史真实(强调探寻社会发展的规律);注重史料的考订;历史评价遵循客观理性(中立)的原则;秉持“历史进步”的信念(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4分,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灾难;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冷战造成社会局势的紧张;科技进步的两面性愈发凸显(信息化推动了文化的碰撞和整合);意识形态、哲学和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理性主义哲学及史学传统受到挑战);新兴民族国家谋求振兴民族文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认识:史学理论革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在思想层面的反映之一,是由特定时期的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史学理论革新有助于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近现代史学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素养。第(1)问,关于“特点”,提取两则材料中的信息,可从理性主义史学的理想追求、研究过程、历史评价原则以及对宏观历史演变趋势的认识等角度作答。第(2)问,关于“历史背景”,提取材料二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后世界政治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加以列举即可。第(3)问,关于“认识”,本小问开放性较强,可运用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理论展开分析,言之有理皆可。【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5页)】·GS·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