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正文:茶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蕴含着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在中国,饮茶之风有着悠久的历史。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提倡“清谈”的玄学兴起,玄学家们在生活上兴起饮茶之风。唐宋时期,饮茶之风从文人雅士扩展到普通民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唐朝陆羽撰写《茶经》,总结了茶叶生产技术、饮茶技艺和茶艺原理,推动了茶道的盛行。后被译成世界多国文字,影响深远。唐朝时,中国茶传到周边国家,日本形成了“日本茶道”。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中俄之间形成了著名的“万里茶道”:在英国,品茶成为宫廷时尚:欧洲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荷兰茶叶瓶的制作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特色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茶叶贸易不断,饮茶之风逐渐从欧洲上流社会扩展到普通民众,法国画家雷诺阿的作品《安托尼妈妈的旅店》,从侧面展现了当时欧洲饮茶之风的盛行。小结:随着世界各洲之间贸易的扩大,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中国的茶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其他参考主题:(1)茶的传播是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重要载体(2)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茶文化的传播【解析】1.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调动与运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指向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广总,爵经历了由酒器、到爵位、军功的演变,结合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依次经历了原始祉会、奴杂社会、封建社会等三个形态,可知,爵的演变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故本题选择B项:·从材料信忠,无法推导出A。C项:爵在商周时期礼乐制度,但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故排除D项。2.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地位,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的考,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现象做合理解释。材料中呈现两方面信息:一是东汉章帝统一儒家经义,二是东汉士大夫根据皇帝统一经义的成果以身作则、推行教化,形成了忠孝成俗,许多官员崇尚简朴、反对奢华的社会风气。东汉章帝之所以要统一儒家经义,是因为儒学已经成为正统思想,其主体地位需要官方给出明确统一的理论解释。而士大夫们严格遵行国家统一的儒学经义,更是缘于儒学的正统地位,故选C项。汉初修养生息政策在西汉初年,故排除A项:察举制形成于西汉武帝时期,不是儒学主导地位确立的原因,故B项时间错误:士人有两种解释,广义而言是指知识分子,本题要解释的是知识分子思想价值取向的原因,与知识分子的壮大无关,狭义而言士人可指儒家知识分子,而儒家知识分子的壮大也是建立在儒学主体地位确立的基础上的,故D项错误。3.D【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状况与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对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合理的解读和推理,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的考查。从材料信息:东晋、刘宋时期在南方设置南徐州、南豫州等州郡,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南方统治者采取政策安置移民,推动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故选择D项:士族门阀势力是源于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故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故排除B、C项。4.D【分析】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体现对学科素养中时空观念下的历史解释考查。要求学生获取与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由材料可知:即唐代清河崔氏因家族人士因科举第2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