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赏意在维护民主政治,并非崇尚武力,排除C项;政厅公餐是一种特殊荣誉,可以授予外邦人,但不能改变其公民身份,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玻义耳和牛顿作为科学家,但都将神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这与当时宗教在社会上的整体地位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虽然玻义耳和牛顿或献身或支持神学,但科学革命的开展还是削弱了神学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未探讨科学发展与教会宽容之间的关系,而且材料中玻义耳反对其他教派,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各界的对科学的态度,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相比1870年,1913年英、美、德、法总的贸易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减少,除此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所占的比重上升,反映了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故选A项。世界殖民体系的衰落与新独立国家数量有关,但是材料并没有这一方面的数据,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英法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无英法本土工业的相关数据,且英法本土工业日益萎缩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美英之间矛盾的加剧需要有美英竞争之类的材料证明,本题材料不体现此类信息,排除D项。13.【答案】A【解析】十月革命初期,列宁之所以将苏俄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确立为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是因为苏俄十月革命成功,苏俄当时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故而将资本主义作为敌人;1921年态度转变,想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建之间的关系,因为此时一战已经结束,苏俄国内战争也结束,处在和时期,首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因此需要一个和的国际环境保障国内经济建设,故A项正确;题干时间截至1921年,此时斯大林模式还未确立,故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表明苏俄在1921年获得西方的认可,故排除C项;仅凭1921年,没有1921年中的具体时间我们还无法判断当时苏俄是否已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故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公有序的国际环境”以及强权政治等,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利于全球化的国际秩序,建立公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利于全球化的进程,故D项正确。A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的表述虽然是正确的,但不是材料的本意,故排除;亚非拉国家参与全球化,是改变命运的因素之一,但不是绝对的,故排除C项。15.【答案】(1)同: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重视法制依据;(4分)异:西汉的监察官由皇帝任命,罗马的监察官由民选举;西汉的监察制度是专制集权的产物,罗马的监察制度是共和制度的产物。(8分)(2)原因: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法的发展;罗马官僚体系的发展;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2分)16.【答案】以下任答两点即可:信息提取1:田赋占比较大,数额相对稳定,但在税收中占比下降。(2分)解读:耕地面积变化不大,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8分)信息提取2:19世纪80年代中期盐税总额总体增加,但盐税占比相对稳定。(2分)解读: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盐税征收总额加大;盐税在税收中占比虽有波动,但起伏不大。(8分)信息提取3:关税总额和占比均增长明显。(2分)解读:国内商品经济发展较快,进出口总量增长,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8分)》模拟小卷·历史第18页(共4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