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3月考试卷七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3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此时,清政府户部库银仅29万两,连京官京兵的俸饷都无法发放。为了筹集军饷,清朝官员雷以誠在里下河设置机构收取厘金(商品过境税和商业税)。各省督抚纷纷效仿。按照当时的实际做法,各省督抚只需将收入和支出的数额按季报户部核查即可。至于如何征收和使用,大多由督抚自行决定。此后,各地厘卡林立,如湖北厘金卡局竟曾高达480多处。几里几十里即遇一卡局,商旅难行于路。—摘编自茅海建《苦命天子一咸丰皇帝奕詝》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库银紧缩。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收回长期以来被各地军阀所把持的财政大权,南京国民政府接过了裁撤厘金的旗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全国财政会议并成立了裁厘委员会。1930年12月,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身份发布全国通电,强调“任何困难皆不回避,一切皆可栖牲,裁厘必如期实行”。全国商会联合干事会也督促南京政府尽早裁厘。截至1931年终,原由各地方省份负责征收的厘金基本上裁撤成功。—摘编自孙宁遥《利益集团与中国近代裁厘问题研究》(1)据材料一,简析清朝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废止厘金制度的动机及条件。(6分)(3)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厘金制度的演变所折射的社会发展趋向。(2分)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救义和清规是首要的任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教皇、皇帝或国王给很多大学领发特许状,给予大学及其学生以某些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有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一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涌现了许多为普通人开设的技术学校和大学学院。在伦敦技术学校中,周工资劳动者占全体学生数的23。这些学校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宗旨,着眼于学科的有用性。19世纪初,议会开始须布工厂法,强制儿童实施教育。1839年,议会拔款20000英磅作为初等教育的经费。1841年,英国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一摘编自潘迎华《英国近代教育与工业化关系研究》高一历史试题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