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历史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六)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24高三月考试卷六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1953一1957年政府先后8次发出指示,改变自由迁移政策,为控制城市人口现模,限制农民进城。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首次对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提出限制性政策,全体公民被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的粮油供应由国家解决,从而形成了与户籍相关联的社会福利制度。1982年1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1984年1月中央决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0月,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指县以下集镇,不含城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办理入户手续,除口粮自理外,其他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据统计,1984一1990年全国共计有500万农民落户城镇。2016年相关政策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一摘编自郭东杰《新中国70年:户籍制度变迁、人口流动与城乡一体化》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发展,催生了城市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中。1979一1992年,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7.6%上升到23%、12.6%上升到26.9%。1978一1999年城镇化水由17.92%提高至30.89%。2000年以后,政府逐步放宽并改善农民工的进城条件,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居民等共享城市中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农村劳动力流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据统计,2000一-2016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由50%下降到27.7%,城镇化水提高至57.35%。1978一2016年,中国年均劳动力利用效率提升15.6%,并且提升幅度在逐年增大。一摘编自张广胜、田洲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变迁、贡献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户籍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积极作用。(6分)【答案】(1)(9分)变化:①建国初期国家允许公民自由迁徙,实施“一五”计划期间限制农民进城;(1分)②1958年一1984年实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政策;(1分)③1984年以来允许农村人口向城市迁徙。(1分)原因:①实施“一五”计划时期城市人口增加,生活物资紧缺;(2分)②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2分)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2分)(2)作用:(6分)①为城市工业和服务业提供大量劳动力,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2分)②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2分)③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渐打破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2分)8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