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河北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样卷(二)参考答案力,渗透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考在要求。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早期国家的起源,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解题分析】由材料中“创下了诸多中国之最”“城市主干道路网络”“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国家级祭祀场和祭祀区”“青铜礼器和兵器群”等信息可知,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存在高级别功能分区的建筑和严格的礼制要求,这表明在社会贫富分化的基础上,严格的社会等级和统治秩序已形成,故B项正确。国家级祭祀场的存在表明当时已有了早期宗教思想,但材料并未凸显神权思想的影响,排除A项:“中华文明的滥觞”不等同于“早期国家的形成”,材料中的多项成就只是早期国家形成的要素,排除C项: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这是中国“家天下”局面形成的标志,D项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2.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渗透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解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钟、鼎、簋、壶、盘、尊等在当时大都是贵重的礼器,而这些礼器在素国墓葬中的大量出土,说明当时秦国对礼乐文化的认同与接受,故A项正确。秦国早期墓葬中出现了青铜器,但由此无法得出当时秦国的青铜治炼技术领先于其他国家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数量及规格的信息,不能说明宗法体系瓦解,排除C项;D项由材料也不能得出,排除3.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代政治与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渗透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综合性考查要求。【解题分析】由材料中“选官制度中特别突出孝廉”“大臣在奏疏中经常将《春秋》与《孝经》并引”等信息可知,汉代推崇“孝治”,“导民以孝”,以形成浓厚的道德教化氛围,达到稳定统治秩序的目的,故D项正确。汉代选官制度主要为察举制,未形成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礼法关系,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宋代商品经济,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渗透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综合性考查要求【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包括官员、读书人在内的更多阶层的人注意到了商业活动的巨大收益,并积极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来,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影响力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有官员参与商业活动的信息,但并不能反映商人群体地位和社会等级秩序的变化,排除B.C两项;材料中没有官场腐败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5.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民族地区的管理,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渗透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综合性考查要求。【解题分析】由材料中“必奉朝命”“悉令入学,渐染风化”等信息可知,明朝统治者从朝廷任命、土司子弟教化等方面加强对土官的管理与控制,从而不断强化边疆士司对朝廷和国家的认同,故C项正确,材料指土司“袭替”必须得到朝廷认可,而非政令的传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改土归流和对土司分而治之的信息,排除B、D两项。6,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传统织布业的新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全国1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参考各案第1页(共4页)【23·(新高考)高考样卷·历史(二)·HE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