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语文答案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语文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二轮专题卷语文
9、2024衡中同卷语文二答案免费网站
10、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2)
想获得高官进入贤达之列的,都是采取这种方法罢了,几乎没有不是这样的。各种经典史籍、自古以来的著作笔录,茫然不知是什么书;历代的帝王、卿相、名贤、大儒,竟然不知他们是谁;国家的典礼、赋役、兵制、刑法等制度,问一百个问题也不能答上一个;各行省郡县的疆界、范围分辨不清在什么地方;四方来朝拜进贡和结盟的国家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称;浅薄敷衍成为风气,并且庸俗、鄙陋在其心中顽固地存在;这种人所能瞪大眼睛,扬起胳膊而言说的也就是“仁义道德”,这些腐朽无比的言论而已。哎呀!任用那些人去使内外臣服、来担当国家的重任和人民的寄托,人民又怎能安定?内忧外患,凭什么不令人担心呢?再说,朝廷在开始建立官员选拔制度的时候,大概是想将天下的读书人集合起来,用孔孟之道规范他们以端正他们的志向。再进一步以经典义理、对策问答等一类的东西,来考察他们的知识储备,因此,博学的人不能不有所准备。读书人应该逐项地掌握并付诸实践,其学问的成就自然完全可以用出来为天下效力,即使让他参加选拔官吏的考试,也不可能不从庸俗之人中胜出。然而,由于人们互相沿而形成风气,轻易被这种弊端所迷惑,而没有人能振作起来从中摆脱出来。读书人没有不是先立志而改变风俗,没有什么事情比君子以自己的行动为天下人做倡导更大了。当今天下学儒学的学子,如果有一个有志向的人为这种风气担心并且深以为耻,这些庸俗浅薄污秽低下的东西就不能存在。毅然用周明实用的学问来教育自己的弟子而与之对抗,犹如同明互相映照、同类互相寻求,水流过地皮就湿,靠近火的地方就千燥一样,愿望激发起来,人们奋然兴起。从一人到一县,从一县到全国,社会风气的变化、人才的奋起,是难以估量的。啊!中国这样大,难道就没有一两个豪杰之士想这样做吗?如今,南宫地处京城近地,能够尽早地得到朝廷恩泽,况且,又是南宫适的出生之地(实际上南宫是南宫适的封地,而不是其生地),流传下来的高风亮节、忠烈精神,应该是没有泯灭的。有没有能(在)听到这些话(后)而感到震惊兴起的人呢?那么李君此举实在不能说是没有益处了。光绪十二年五月记。10.【答案】①“交相辉映”改为“五彩缤纷”;②“演化”改为“演绎”;③“起死回生”改为“化险为夷”或“转危为安”。(每处1分)【解析】①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花朵只有色彩,没有光亮,故改为“五彩缤纷”。②演化:指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此处说的是关于格桑花产生的故事,故改为“演绎”。③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语境中“起死回生”的主语是“无数病人”,故应改为“转危为安”等。11.【答案】被人们称作“盛世之花”的美丽的格桑花的花种由元代时蒙古人从北方带入西藏后种植在寺庙和家庭。(长单句2分;信息完备,没有丢落要点2分)12.【答案】将“格桑花”比喻为“彩虹”,突出其颜色绚丽多彩;比喻为“仙女”,突出其超凡脱俗与清新美丽。两个比喻富有画面感,突出了花朵对山岗、江岸的美化作用。(2分)②使用对偶,使语言凝练简洁,读来富有节奏感。(2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或某物。A项,“你”是特指,指祥林嫂。B项,“你”是特指,指湘云和黛玉。C项,“你”是特指,指周萍。D项,“你”是泛指,没有具体指代某人。故选D项。14.【答案】①而成为城市年轻人的时尚②能让人缓解压力③不影响邻里关系(邻居和他人)(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语文答案第34页(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