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中“崇仁坊”“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可知,唐代,作为居住区的坊内出现“夜市”,由此可知,唐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内部格局发生变化,B项正确,D项错误;“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并不等于科举制打破了坊市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政府对商业的管理,排除C项。7.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欧洲出现大量世界性产品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世界性的商品流动不断增强,材料中现象正是全球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下的产物,A项正确。B项材料不能说明,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欧洲殖民扩张所获得的财富,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20世纪初,D项错误。8.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以美国对苏联机器出口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时间可知,当时美国正陷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增加出口,限制工业生产规模,故将机器大量出口给苏联,C项正确,D项错误;A、B两项不是美国的主要目的,均排除。9.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国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加、中国的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反映出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提高,D项正确。A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式,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外国资本,没有提到中国资本,排除C项。10.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以明代苏松地区城镇变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中“徽商侨寓,百货填集,甲于诸镇”“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可知,明代的商业贸易促进了城镇的发展,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明代社会经济仍以自然经济为主导,C项错误;D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11.答案A命题透析本题以印加之路修建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穿越于印加之路的主要是士兵、劳役和因公出差的政府管理人员”可知,印加之路的修建有明显的政治意图,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修路的技术高超,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印加之路的成效,排除D项。12.答案D命题透析本题以英国城市人口变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思路点拨由表中数据可知,运河的开通对运河附近的城市影响明显,城市人口增长幅度大,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表现,而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中只有城市信息,没有乡村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区域经济的平衡,排除B项;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