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丁丁冬冬学识字(二)2》教学设计之一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太子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错误,文中“太宗赐步舆,令三卫举入东宫”一句的意思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说明命令侍卫抬李纲进入东宫的人是唐太宗而不是太子。13.(1)不学,就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像这样)却能统领天下,获得太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人。(2)身边的人都是贤人,每天他都能听到有益的教诲,这足以增长他的仁义道德,使他成为圣君。【解析】(1)“不明古道”译为“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1分;“致”译为“达到、获得”,1分;“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1分;句意1分。(2)“左右”,译为“身边的人”,1分;“日”,译为“每天”,1分;“雅训“译为有益的教诲”,1分;“长”译为“增长”,1分。14.(1)增设“三师”,教育太子;(2)为诸皇子求访德才兼备的良师;(3)对诸皇子提出尊重师傅的具体要求。(每点1分,其余答案言之成理也可。)【解析】根据文中“可即着令,置三师之位。”可知唐太宗的举动之一是“增设三师”,:从“公等可访正直忠信者,各举三两人”可知举动之二是“求取良师”;从“诏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和“卿宜语泰,每对王珪,如见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等语中可以得知举动之三是对皇子们提出具体要求。每点1分。译文: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于是唐太宗赏赐给他一辆代替步行的“车子”,并命令侍卫抬他进入东宫,还下诏命令皇太子亲自迎接他上殿,亲自行礼作揖,以示对他的敬重。李纲为太子讲述君臣父子之间的礼仪,还有日常饮食起居方面的礼节,道理明畅,言语直白,让听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经与李纲商讨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伦理纲常,以及效忠尽节之事,李纲正气凛然地说:“受托于先王,身负辅佐储君的使命,古人认为这件事十分困难,臣却以为十分容易。”每当论起此事,李纲一脸正气,言语激昂,透露出一种刚正坚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为之肃然起敬。贞观六年,唐太宗下诏说:“我近来研读经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圣贤的君子都不能没有师傅。前时进上待批的诏令竞然未设三师之位,我认为不好,为什么这样呢?昔日,黄帝向大颠求教,颛顼向录图问学,尧以尹寿为师,此外,舜向成昭学,禹在西王国求学,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王学虢叔。前代圣明的君王,如果没有遇到这些名师的点化,他们的功绩就不能广布天下,自己的声名也不能名垂史册。何况我在百王之后统领天下,才智与圣人有所差别,要是没有师傅,怎么能够君临天下呢?《诗经》上不是说:‘要想不犯错误不忘教训,都必须从旧的规章制度入手’。不学,就不能明白古时治国的道理,(像这样)却能统领天下,获得太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样的人。应马上发布命令,设立三师的职位。”贞观八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上等智能的圣人,当然不会沾染恶,但中等智能的人不稳定,他们的性情会随着教育而变化,况且太子的师傅,在古代就很难挑语文参考答案第3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