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8.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韩非子·和氏》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材料二由于隋朝的严刑峻法和繁重的苛捐杂税所导致的严重后采,使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通过施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样的治国理论,才能达到“为政以德,壁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三代之治”…在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上,唐朝统治者认识到,道德在治国理政中比严刑律法更为基础、更为有效、更能反映人民意志、更能反映客观规律的社会规范,唐朝统治者在律法中全面贯彻儒家的德礼思想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阶级秩序。一摘自齐栋《<唐律疏议>中体现的儒家法律思想探析》材料三随着保甲制度的不断发展,清王朝有关保甲制度的立法也更加完善。按清制规定:“凡编保甲,户给以门牌,书其家长之名与其丁男之数,而岁更之。十家为牌,牌有头;十牌为甲,甲有长,十甲为保,保有正,稽其犯令作匪前慝者而报焉。城、市、乡、屯、灶、厂、寺观、店、埠、棚、察、边徼,皆编之。凡海船,亦令编甲焉。”由此,保甲制度不管原籍何在,属于何种人口,只要居住在此,即要被编入当地相应类型的保甲户籍,打破明朝“人户以籍为定”原则。—整编自卞利《清代户籍法的调整与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和韩非子关于“礼法”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简析上述主张对秦朝的统治产生的直接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唐律的基本特征,并概述该特征形成的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保甲制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打破明朝‘人户以籍为定’原则”的政策条件。(5分)29.18世纪以来,在重大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发生了多次产业革命,同时也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农业苹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演变,逐渐由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让渡给工业。这一过程是劳动力、粮食、市场、资金等资源配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的过程,是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移向工业的过程,是农业苹命孕育工业苹命的过程。之后农业和工业仍在发展,农业的“苹命”和工业的“革命”没有终点。工业革命开始后,农业继续为工业贡献劳动力、粮食、原料和资金,但同时工业革命反作用于农业革命,一方面加速了十校高二历史试题卷一7(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