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制下有限王权相比权力的扩大,因此选D项;大约在公元10世纪中叶,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已经基本定型,排除A项;B项“王权与教会分庭抗礼”,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不符合史实,西欧的民族和民族国家大都是在15一17世纪相继形成的,排除。18.C本题以英语的使用为情境,考查课标“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3,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本题以英语的使用过程为情景,重在考查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判断出国王权力不断加强,排除A项:英国民族国家于红白玫瑰战争(1455一1485年)后,都铎王朝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直到16世纪90年代的伊丽莎白统治后期,英国的“国家”一词才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或国家概念。1536一1543年威尔士公国被并入英格兰王国,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与苏格兰的合并法案,1800年又与爱尔兰签订了合并法案。直到此时,英国民族国家才最后形成,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与法国关系日益紧张,排除D项。19.B本题以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为情境,考查课标“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换及其历史影响”;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4,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明清时期,土地兼并严重,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尖锐,传统农业粮食产出有限,出现了粮食危机。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缓解了明清社会的粮食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A项表述太绝对,排除;高产作物引进与土地兼并问题没有直接关联,而且明清时期我国的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得到缓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人们的饮食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地域环境、科技水、风俗惯、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域的饮食结构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高产作物的引入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排除D项;高产作物引入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也为经济作物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玉米和马铃薯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而且还可以作手工业原料和饲料,从而间接推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故选B项。20.A本题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片段为情境,考查课标“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3,重点考查唯物史观能力。以马克斯·韦伯关于资本主义对宗教关系的理解进行考查,材料中关键信息“它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多少来作为衡量尺度”强调了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向人们灌输它的宗教伦理,从本质上是为了加强教会对人的思想控制,材料中没有体现宗教伦理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判断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排除D项。21.B本题以1649年英国审判国王为情境,考查课标“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3,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题千中记录了1649年英国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历史事件,在审判查理一世时遇到了难题“国王即法律”,强调难题源于英国君主统治的历史传统,在此传统下有一条原则被广泛认可,那就是国王本身即是法律,因此选B项:在英国历史上君主并不是始终是专制君主,比如《大宪章》的实质就是君主与贵族的妥协,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君主权力更是受到了新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挑战,因此排除A项;法官律师纷纷逃离是因为审判国王不符合当时的法律思雏,在法律上缺乏依据无法解决,因此排除项;D项“法律条文的致命缺陷”,不是条文本身,而是当时的英国是“人治”社会,国王本身即法律,排除。22.C本题以英国第一部《工厂法》的内容为情境,考查课标“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3,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直都存在,工厂法有关工人工作环境、工作时长的规定,有利于缓和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调解矛盾,排除A项;工厂法从理论层面要求关注工人的处境,这有利于改善其处境,但实际上工人生产生活处境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处境仍然很悲惨,排除B项:D项中的“完善”不符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工业革命时期,采用大机器生产,厂房环境阴暗潮湿,工人工作时间长,大量使用童工等问题严重,激化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英国颁布了工厂法,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继续发展,所以选C项。23.B本题以《联合国宪章》为情境,考查课标“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2,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对人权保护的重视度提升,所以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各国对人权的保护,排除A项:《联合国宪章》标志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进入了较为系统的新时代,材料中没有体现国际法适用领域的扩大,排除C项:材料更多地强调联合国尊重和保护人权,无法判断雏护人权具有哪些可操作的措施,排除D项。24.B本题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为情境,考查课标“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3,重点考查历史解释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2015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较2014年有所下降,所以A项中“逐年增长”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自2011年起到2018年,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始终超过了发达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已成为转基因作物种植的主体,发达国家的种植程度不再处于领先地位,B项正确,C项错误;D项“解决了”表述太绝对,就目前来看,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但引发粮食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靠转基因技术的进步不能完全解决粮食危机,排除。25.解析:本题以中外历史上的选官制度为情境,考查课标“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本题设定的考查目标是学业质量水2和水3,重点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能力。本题主要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史分期及不同阶段选官制度的特点: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等内容。第(1)问,表格给出学生基础知识,希望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即给出标准让学生写出历史分期:接下高二历史试题答案第3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