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2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2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摸底卷语文
2、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模拟调研试题语文二
3、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高三一轮
4、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
5、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4
6、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2024摸底卷
7、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
8、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卷2023-2024答案
9、2023-2024衡水金卷先享题答案语文
10、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语文二
 卷行天下·语文参考答案周测卷一1.D(善:这里指揩拭)2.B(B结构助词,的,与例句相同。A动词,到。C代词,它。D放在主谓之间,不译)3.D(D与例句相同,表转折。A表并列,B表修饰,C表并列)4.D(“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错,只和自己对比,并未和其他人对比)5.做事不仅要掌幄规律,还要持有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反复去实践,不停地重复,最终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6.D(尚:推崇)7.A(不要掩蔽你的过错)8.(1)所以通晓天时的人,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人,可以令其处理政务。(得分点:“长”“置”“政”各1分,句意2分)(2)孝元帝还在不停地讲《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得分点:“辍”“百寮“戎服”各1分,句意2分)9.相同之处:国君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4分)不同之处:管子认为国君还要修炼个人品格(勇于认错等),提高管理水;唐太宗则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尧、舜的治国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礼教。(4分)参考译文:(1)驾驭人民的关键,在于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在于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在于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因此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帮助你。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才称得上是圣明的君主。护城的沟渠,不足以坚守国家;强大的武力装备,不足以应付敌人;地广财多,不一定能得到群众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天下不怕没有贤臣,怕的是没有君主任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是无人去合理分配它们。所以通晓天时的人,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人,可以令其处理政务;通晓天时,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无人亲近,偏信小人的人总是失掉贤能的人才。(2)古人说:“国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状是方是圆决定于装它的容器,而不决定于水本身。”所以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仁义;桀、纣用暴虐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暴虐。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着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只喜欢佛教、道教;武帝末年,经常驾临同泰寺,亲自讲解佛经,随从的官僚们也都跟着戴大帽穿高靴,乘车随从,整天谈论佛经义旨,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师时,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数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梁武帝和儿子简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万纽于谨包围,孝元帝还在不停地讲《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君臣都被俘虏。庾信也感叹他们的如遮·1·【22新教材.ZC.语文·参考答案一R一必修下册一QG)
    卷行天下·语文参考答案周测卷一1.D(善:这里指揩拭)2.B(B结构助词,的,与例句相同。A动词,到。C代词,它。D放在主谓之间,不译)3.D(D与例句相同,表转折。A表并列,B表修饰,C表并列)4.D(“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族庖、良庖用刀的情况对比”错,只和自己对比,并未和其他人对比)5.做事不仅要掌幄规律,还要持有一种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反复去实践,不停地重复,最终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6.D(尚:推崇)7.A(不要掩蔽你的过错)8.(1)所以通晓天时的人,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人,可以令其处理政务。(得分点:“长”“置”“政”各1分,句意2分)(2)孝元帝还在不停地讲《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得分点:“辍”“百寮“戎服”各1分,句意2分)9.相同之处:国君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4分)不同之处:管子认为国君还要修炼个人品格(勇于认错等),提高管理水;唐太宗则认为治理国家主要依靠尧、舜的治国之策和周公、孔子的礼教。(4分)参考译文:(1)驾驭人民的关键,在于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在于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在于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因此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帮助你。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知道;在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才称得上是圣明的君主。护城的沟渠,不足以坚守国家;强大的武力装备,不足以应付敌人;地广财多,不一定能得到群众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天下不怕没有贤臣,怕的是没有君主任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是无人去合理分配它们。所以通晓天时的人,可以任用为长官;没有私心的人,可以令其处理政务;通晓天时,善于用财,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无人亲近,偏信小人的人总是失掉贤能的人才。(2)古人说:“国君好比是盛水的容器,百姓好比是水,水的形状是方是圆决定于装它的容器,而不决定于水本身。”所以尧、舜用仁义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仁义;桀、纣用暴虐统治天下,而人们也跟着行暴虐。在下位的人做的事情,都是跟着上面人的喜好。至于像梁武帝父子崇尚浮华,只喜欢佛教、道教;武帝末年,经常驾临同泰寺,亲自讲解佛经,随从的官僚们也都跟着戴大帽穿高靴,乘车随从,整天谈论佛经义旨,不曾把军机要务、法典制度放在心上。等到侯景率兵攻打京师时,尚书郎以下的官员,多数不会骑马,徒步狼狈逃窜,被杀死的人在路上一个接一个。梁武帝和儿子简文帝最后被侯景幽禁而死。孝元帝在江陵,被西魏万纽于谨包围,孝元帝还在不停地讲《老子》,官员们都穿着军装听讲。不久江陵城被攻破,君臣都被俘虏。庾信也感叹他们的如遮·1·【22新教材.ZC.语文·参考答案一R一必修下册一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