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
老教材老高考五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一联)考试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高三五省联考
2、2024学年高三第一学期五校联考历史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3-2024五校联考历史
5、2023-2024新高考五省百校联盟历史
6、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校联考试题高三年级历史学科
7、五校联考历史2024
8、2023-2024新高考五省联考
9、学科网2024年高三5月大联考历史
10、2023-2024五省联考试卷
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二参考答案1.B南朝时,统治集团重视“屯田”“春耕”,保障“田器耕牛”,准广铁犁牛耕技术,这体现了重农思想和政策,使江南经济开发的社会环境得以改善,故B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铁犁牛耕技术在南朝各地的使用程度,“普及”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根据,A项错误;南朝时,江南经济与北方经济尚存差距,C项错误;政府提供耕牛,并禁杀耕牛,有利于耕牛的供应,但“无法满足”仅由材料难以得出,D项错误。2.D根据材料中的“少数民族”“封建化”“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后的大放异彩”等信息可推断,在材料所指的这一过程中,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关键作用,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B在内乱导致原有官员选授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梁敬帝下诏恢复九品中正制,以此稳固其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尔时丧乱”并非九品中正制所致,A项错误;“皆须中正押上”只是为中央“量授”提供依据,选任官员的权力依然在中央,C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人才选拔标准及其实施状况,无法判定人才选拔的公性,D项错误。4.B材料“其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汉音’“秦音)”表明长安官音是在融合了金陵雅音、洛阳雅音和南北朝官音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做法有利于不同区域文化的交融,故选B项。材料只是说明隋朝长安官音的形成,无法表明长安官音就是最早的官方语言,A项错误;材料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无关,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语言问题,与“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关系不大,D项错误。5.C贞观年间,臣僚敢于直谏,皇帝虚怀纳谏,法律不徇私情,官宦豪强不敢欺压百姓,此类表现均体现了政治的清明,由此唐朝实现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臣僚直谏能否发挥重要作用,取决于皇帝的政治素养,A项错误;唐朝实行君主专制,并非“决策民主”,B项错误;题干中,唐朝君臣重视法律的公正实施,并非强调“法律完善”,D项错误。6.D据图可知,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增设“中书门下政事堂”,这样既可以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中枢决策效率,体现了权力运行较为理性化,故D项正确,C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该示意图无关,A项错误:皇帝集中最高决策权,政事堂的设置也体现了三省一体化的趋势,B项错误。7.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雕版印刷技术被用于印制佛经,这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交流起了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金刚护法”“飞天”等元素蕴含了丰富的想象,与现实主义风格不符,B项错误;画面中未出现儒学元素,“身着汉服的官员”不可与儒学混同,C项错误;佛教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与“民族认同观念”无关,D项错误。8.D中央官兼任地方官职,限制地方官兼任职务,这意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维护地方政治秩序,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中央官入职地方,其权力并未增强,B项错误;题干中未提及官员监察制度,C项错误。9.C根据材料中的“任职时间”来看,宰执集团任职时间较短,更新较快,这使得宰执集团无法与皇权抗衡,说明皇帝注重对执政集团的掌控,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而言的,故排除D项。10.A根据材料可知,梁焘指责王安石变法,认为其措施太过急功近利,扰乱了百姓生活,故选A项。材料中梁焘的观点并未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成效,排除B项;梁焘的观点不在于介绍王安石改革措施全面,排除C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历史卷二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XGK·HAIN】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