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历史-QG]试题核查

[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历史-QG]试题核查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3、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历史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5、2024高三大联考(一)历史
    6、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历史
    7、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重庆市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七)参考答案1.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先秦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渗透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考查要求【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商朝时尚未有“中土”与“四方”一体的观念,至西周时,已有了包含“中土”与“四方”的“天下”观,这表明西周时期,社会上已初步有了华夷一统的民族整体意识,这一变化出现的重要原因是部族交流的增多,民族认同感的增强,故C项正确。贵族体制的形成与民族认同感增强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君王政策的开明不能解释华夷一统民族观的形成,排除B项;商代时期,铁犁牛耕尚未出现,更谈不上推广,排除D项。【概念说明】民族认同就是社会成员对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觉认知,一般是对共同祖先的认同或共同文化渊源上的认同。民族认同是一个民族构成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和精神基础。从历史发展来看,民族认同包括血缘民族认同、文化民族认同、区域民族认同和国家民族认同等不同形式。在单一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往往与国家认同是重叠的、同一的。但在多民族国家内部,可能有着不同的民族认同或同一民族认同背景下的不同分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或“国家认同”是维护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2.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秦朝的文书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书在秦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材料中“《秦律十八种·行书》”“对邮人家庭出身、身体状况、品行进行了严格规定”等信息表明秦统治者对文书传递人员的重视和严格要求,此举旨在保障文书运转的畅通,并不是有意照顾老弱病残人士,故材料中的相关规定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故B项正确,排除D项。宣传大一统思想和文书档案保管与文书传递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C两项。3.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宋时期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析】由图片中两个时期丝织业中心的分布信息可知,秦汉时期和唐宋时期,南北方丝织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在丝织业中心分布上呈现由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向南方长江流域转移的趋势,这一信息折射出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就突出,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故A项正确。在图片所示时间跨度内,封建国家既有大一统时期,也有分裂、动荡时期,“国内社会秩序趋向稳定”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丝织业的发展,并没有反映丝织业商品化程度和长途贩运的信息,排除C、D两项。【图片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1)认直审读图片材料,从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6页)【22·(新高考)MNJ·历史(七)·CQ】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