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联考]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3LK·历史-QG]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全国大联考第四次历史
2、2023-2024学年高三第四次联考试卷历史
3、2023-202422届高三大联考历史qg学生用卷第1联
4、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试卷历史
5、2024高三大联考(一)历史
6、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四次联考
7、2024全国大联考第三次历史
8、2024全国大联考高三第三次试卷历史

8.该文物不能反映对外贸易,②排除,故选B。9.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政权更迭频繁,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遭到打击,所以商品交换以物易物。而南朝相对稳定,钱币流通广泛,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D正确。材料不能看出农作物产量,A错误。此时经济重心还在北方,B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南北方的铸造技术,C错误。10,地方志数量众多,体例不同,私人撰写较多,都说明分裂割据,国家的控制力减弱的时代特征,A正确。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经济不平衡和地区差异,不是魏晋特有现象,不能解释题干中的现象,B错误。C是春秋战国的现象,C错误。“普遍认同“材料不能体现,D错误。11·材料中“唐尧之苗裔,汉高之胤胄周公之胤"”等都是攀附华夏祖先的表现,A正确,B错误。材料中不能反映少数民族特色,C错误。墓志有重要的史料价值,D错误。12.掌握奴婢和耕牛的主要是门阀士族,故D正确。该措施没有涉及奴婢的政治地位,A错误。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13.材料中西域贵族将印度绘画技法引入中原,并影响吴道子的绘画技法,体现了“兼容并包”,A正确。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14.纳钱代役其实是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并未增加人民的赋税负担,B说法不正确,故选B。15.唐代书籍装订成册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应用到书籍印刷上,C正确。唐代市民阶层力量有限,且书籍不是市民阶级的专属,没有技术的进步,即使有需要也不能得到满足,A错误。唐代没有实现“文化普及”,B错误。纸张在魏晋时期就已经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16.(20分)(1)(10分)相同:取得军功都可以受爵。(2分)不同:商鞅:平民受爵无等级限制;汉代:平民受爵等级受限、待遇降低。(一点2分,两点4分)原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为了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要打击旧贵族势力,调动平民积极性,增强军队战斗力;汉代,地主阶级已取得统治地位,既得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等级特权,限制平民进入统治集团。(一点2分,两点4分)(2)(10分)认识: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这是科举制得以长期存在的政治因素。科举取士用考试的办法凭才用人,有客观标准,具有公平性;科举取士机制与儒家政治理论十分吻合。因此在崇尚儒家文化的中国古代,适宜科举制长期存在。(两点4分)科举制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一方面,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社会长期稳定发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