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山西省高三9月质量检测
2、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
3、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4、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5、山西高三质量检测2024
6、山西省高三九月联考2024
7、2024山西高三2月质量检测
8、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9、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阶段评估a语文
10、2023-2024学年度山西高三质量检测
【考查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析】第①空,由前文“与过去相比,今天”及后文对“变化”的列举可知,此处指与过去相比,博物馆的变化很大,空处应填修饰这种巨大“变化”的成语,即“翻天覆地”,形容事物的发展变化巨大。第②空,由前文“往日因时空限制”和后文“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指博物馆通过科技助力让曾经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故应填“遥不可及”,指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侧重时空的阻隔。第③空,由前文“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指借助高科技,人们仿佛置身于画中,故可填写“身临其境”等成语,指亲身面临某种境地。第④空,由前文“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可知,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看到了有着巨大空间的妇好墓整体,故应填“尽收眼底”,指可以把景物全部看在眼里,侧重一次性可看到的事物多且全面。18.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每处语病2分,共4分)》【考查点】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析】原句: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错误分析:①搭配不当。句中“举办”和“展演艺术”动宾搭配不当,可将“展演艺术”改为“艺术展演”②不合逻辑。“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为一体,强调几种事物之间的相互性。而“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强调“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是“融合古代绘画艺术”的方式,不符合逻辑,故可改为“将古代绘画艺术与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19.B(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不同语境中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解析】B项,结合语境可知,“去不了”强调现在的科技给观众带来的体验是曾经做不到的,突出强调了科技的作用,故引号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A项,“活”指用高科技使博物馆中的古物生动地再现,故使用“活”来形容观众借助科技所感受到的古物再现的生动逼真状态,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C项,“回到”指依靠科技让观众仿佛亲临考古发掘现场,故使用“回到”来形容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D项,“托在手上”指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将文物的全貌展现在屏幕上,故用“托在手上”来形容观众使用电子屏幕观览历史的动作,引号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20.①可不是都能吃的②但不可食用③也不可入药(每处2分,共6分)》【考查点】本题考查补写句子及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解析】第①空,由前文“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可知,此处应填写与“吃”有关的句子;再结合“不过”和下文“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既不能食用”可知,此处应填写“可不是都能吃的”。第②空,结合后文“可食用但不可入药”和空后的分号可知,此处列举三种槐花,且三个分句句式结构相同,故应填写“但不可食用”。第③空,由前文“既”可知,此处应填表并列的关联词“也”;再结合前文“仅供观赏”和对两种槐花“食用”“入药”性质的概括,即可推出第三种槐花的性质,故应填写“也不可入药”。21.D(3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解析】文中“槐蝉”即槐花树,又因其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后代指高官显贵,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项,“木石”指草木和石头,用的是其本意,并未使用修辞手法。A项,“管弦”指“管乐器与弦乐器”,诗句中用“管弦”来代指音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项,桑与梓为古代住宅旁常栽之树木,后用作故乡的代称。诗句中借用“桑梓”代指故乡,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项,“蛾眉”指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如同女子美丽的眉毛,诗句中借用“蛾眉”代指杨贵妃,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四、写作22.【审题导引】审读材料:本材料援引了《红楼梦)中题写匾额的故事,在解读时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回静织景,即众人为元妃(贾元春)省亲所建大观园中的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第二部分叙写了三种不同的题名:第一匹种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句中移用“翼然”二字,此名虽合题且具古义,但缺少新意;第二种从欧阳修高腾《醉翁亭记》“泻出于两峰之间”一句中化用“泻”字,相较第一种,此名结合了“此亭压水而成”的实际情况,并融入了自身的思考,题名“还须偏于水”;第三种根据情境融入了自身思考与创新,取“沁芳”二字,此名既点出了满分作文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又契合了情境需求,思虑周全,最终被采纳。三种题名各有其特点,材料并未体现出明确的态度母卷·2022年全国甲卷·语文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