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思想政治答案

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思想政治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习全围©0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卷教学札记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孟晚舟被加拿大羁押是美国打压华为和中国高科技发展而炮制的政治案件。2021年9月25日,中国公民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返回祖国。这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的重大胜利。孟晚舟发表感言:“近乡情更怯,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孟晚舟再次发表感言:“回首三年,我更加明白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十指相连的。祖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只有祖国的繁荣昌盛,企业才能稳健发展,人民才能幸福安康。我们坚决拥护以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忠于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事业,在政府的管理规范下,努力发展好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我想说,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结合孟晚舟的感言,运用整体和部分的知识谈谈公民和国家的关系。(8分)答案:(1)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只有祖国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幸福安康。(4分)(2)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功能。我们要忠于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已的事业,在政府的管理下,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4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并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2016年6月至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3次审议民法总则草案,并将草案审议稿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还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2019年8月23日,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这是该草案第三次提请审议。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材料二平曾说过,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编纂民法典的过程。(6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知识,分析说明建设法治中国应如何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8分)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立足于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的需要,提出编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民法典的编纂加强了对民事权利的保护。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民法典从提出编纂任务到草案经过多次审稿到得以通过,是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每点3分,共6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法治和德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法治和德治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法治重治身,德治重治心。③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在国家治理中德治是法治的基础,法【23新教材·DY·思想政治-R-必修4-SD】53
本文标签: 高考金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