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南京零模)语文试题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温州市普通高中高一期末测试(A卷)作文评分标准一、作文原题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翻看初中毕业纪念册时,李华看见班主任在纪念册扉页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相信,对于艺术家没有比画一朵玫瑰更困难,因为他必须忘掉他以前所画的一切玫瑰才能创造。一亨利·马蒂斯李华反复阅读这句话,陷入了深思…请以李华的身份,给班主任写一封信,表达对这句话的思考和感悟。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改作说明1.本题要求写一封信,学生的作文要有标准的书信的格式,要注意书信中的对象意识,以及写信者的口吻。如果没有书信格式,则最高不超过3分:如果格式错误,则扣3-5分。2.本题的情境为:李华翻看初中毕业纪念册,因为看到班主任给他所留的一句话,产生了感悟,李华要给以前的班主任写一封信,信中可以有“思念”的表达,但重点在于对“这句话”的理解。如果偏离“这一句话的理解”的重点,最高不超过40分。3就亨利·马蒂斯的这句话而言,“忘掉”和“创造”是关键词。但学生还需要理解这句话中一些词语背后隐含的意蕴,也就是隐喻义。比如:“以前所画的一切玫瑰”,可以隐喻人的经验:“忘记以前所画的一切玫瑰”,可以隐喻“打破固有的认知”。因此,这里“创造”“一朵玫瑰”,意味着人期待自己在某个领域有卓越的成就,比如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在学业上达到更高的水平,等等。这里,我们选择其中一种可能,试着作以下的逻辑推演:为什么创作不朽的艺术作品,需要打破由固有认知,即那些凝固下来的经验?首先,创作不朽的艺术作品,必须带有创作者的洞见。洞见可能来源于生活,但已经凝固成经验的认知,常常也是陈旧的经验,这类经验,适应只在特定的时空内奏效,变化了的时空中,未必有效。新的时空环境下,呼唤新的经验。其次,固有的认知,不仅包括掌握了的事实,还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它们是塑造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限定人的重要因素,而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拓宽人类思考的边际、审美的边际,而固有认知的限制性是与之背道而驰的。最后,如果把艺术领域的规律完全死板得移植到生活中去,是有风险的。(这里就是学生思辩的关键)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