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宜荆荆恩”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届“宜荆荆恩”高三起点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金军)围住宁远城,骑兵大约有二万,用铁皮包襄战车撞击城墙,声音非常大。时间一长,城墙被撞击得动摇起来,似乎即将碎裂了。城池将要被攻破,全城百姓都非常惧怕。大家一起抱怨说:“袁大人只为自己一个人能够建功立业,连累我们全城百姓受难。”当时有个通判是浙江人,他富有智慧和谋略,急速赶造火药,不放置在火炮之中,而是均匀地撒布在芦花褥子和被单上面,将被褥卷起来,取名叫“万人敌”。守城的人将“万人敌”抛掷到城墙下面。后金士兵正在攻城,忽然看见满地都是被褥,非常高兴,争先恐后地进行抢夺,明军从城上远远望见,立即将火箭、硝黄等器物投掷到被褥上,火势大作,如果进行扑打,火势反而更加旺盛,火星所触及的事物,没有不被烧毁的,蔓延开去烧死数千人。后金军损失惨重,宁远城立即解围。(后金军首领努尔哈赤)责问李永芳说:“你说这座城池很容易攻破,为什么像这样难以攻取呢?”于是离开(宁远)。后金军从进入内地到离开共二十天。全城百姓大哭起来,纷纷拜谢袁崇焕、满桂等人的救命之恩。二月,经略高第向朝廷报捷,袁崇焕升任佥都御史,满桂、赵率教、左辅等人各有不同程度的晋级或奖赏。《颂天胪笔》记载:丙寅年正月,后金军兵好几万人西渡辽河。其中最强劲无敌的部队,每人穿戴两件铁铠甲,号称“铁头子”。从三全到宁远有四百多里路,要经过六七座城池,后金兵马全部聚集到宁远。二十三日,后金士兵列营宁远城下,第二天攻打东门,推动坚固的战车逼近城墙,每辆车都用生牛皮蒙盖在好几寸厚的木板上,健壮的士兵躲藏在车内木板之下,锤击凿坏城墙十几处,明军用弓箭滚石都不能制止进攻。战车后面簇拥着铁甲骑兵,李永芳严厉冷酷地进行督阵。宁远城内的明军架起十一门西洋大炮,从城墙上进行轰击,一遍又一遍不停歇。每次炮弹所击中的地方,方圆好几里都被轰击得稀烂。唯独城墙根下面的敌人没有办法攻击,于是就捆扎秸秆,灌注油脂,用铳药点燃后投掷到城墙根下。后金战车像鱼鳞一样堆叠在一起,无法散开,被焚烧而死的士兵非常多。击毙十几个穿着锦绣华服的人,正是固山、牛鹿之类的首领。后金兵马于是撤退。袁崇焕派遣死士五十人缒城而下,捡拾到十几万枝箭失,看见城墙上大大小小的洞穴多达七十多处。事后查看硝黄仓库,火药已经用完了。真是危险至极啊!14.C(“拟人手法”错误,“晴云如擘絮”是运用了比喻手法,“岭上晴云披絮帽”中“絮帽”也是运用了比喻手法。)15.①前两联借景抒情,写天气晴朗,视野开阔,诗人日暮归来,躺在屋檐下,生活惬意,心情十分愉悦。②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或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仕宦生活的厌倦。③尾联写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聚,无奈一年又将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飞逝的慨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16.(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17.示例:①时不我待②一意孤行③劲力同心(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8.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个人自身的发展比喻为“个人跑”,把改革发展的过程比喻为“接力跑”,(1分)“个人”处在“接力跑”中,表明个人应该认识到自己只是漫长改革发展中的一环,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专注于个人的发展,更要带着团队精神共同促进改革发展。(2分)(酌情给分)19.①原句列举“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等具体的颜色和物体,使表达更加具体可感。②原句使用多个短句,句式活泼灵动,节奏明快有力,改句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①在漆黑的夜里就统统消失了②为什么在同样光源的照耀下③而且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1.只有被物体反射的光线,人们才能看到。某种物体能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在我们看来,它就具有什么样的颜色。(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22.【写作提示】这则作文材料的话题非常明确,就是“团结奋斗”。材料先概括叙述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勇毅身影,再阐述团结奋斗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结合材料从团结奋斗的角度来立意。如:团结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前提;只有团结奋斗方能成就大事业;缺少团结奋斗将一事无成;人心齐,泰山移:等等。2/2【高二开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232015D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