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三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试题
2023高三第一学期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故A项正确。11.D材料数据反映了“文革”时期公有制企业在创办数量和企业规模上都有大幅的增长,特别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创办,有助于促进当地就业和人民生活水的提高,故D项正确。材料肯定了这一时期工业发展成就,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材料信息推断依据不足,应排除。12.C由材料中“1971年”及“台湾开始谋求‘国际空间’的主要活动”等信息可知,材料叙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台湾当局被驱逐出联合国之后出现的现象,故选C项。A、D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事件出现于1979年,排除。13.(1)特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外交;执行“一边倒”方针。(4分)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与领土主权的完整;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孤立与封锁;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6分,任答三点即可〉(2)变化:由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到积极同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2分)原因: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美国坚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美两国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巨大差异。(9分)(3)启示:新中国外交政策体现了原则侧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应以国家利益为立足点;等等。(4分)14.[示例门观点:慎重看待图片类史料的价值。(2分)说明:材料一是新闻报道,材料二是两幅宣传画,史料价值存在差异。(2分)材料一中,1958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中关于“十五年赶上英国!”的报道表明,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中国工业化落后面貌初步改变后,党和政府提出了中国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英国的新目标。这篇报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情况,是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第一手资料。然而,在实践中,当时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总额一再修改,越来越脱离实际。材料二中关于“大跃进”的宣传画,目的是宣传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公社化的成果,表现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也折射出在经济建设中存在浮夸现象。“大跃进”运动,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人们对工业化建设和人民公社化的认识较为片面,有违历史事实。(8分)综上所述,无论是报纸报道还是宣传画,都有其特定的史料价值,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特定的社会心态等;在历史研究中,要排除图片的主观因素,尽量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3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意·31·【23新教材·ZC·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G DON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