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入学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4天舟益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3-2024学年高三2月第二次联考
2、2023-202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联考
3、2024年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联考答案
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4高三联考
5、2023-2024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素质测试地理

第二十一单元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1.B褐土、棕壤是华北地区的典型土壤;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以黑土、暗棕壤和黑钙土为主;灰钙土、灰褐土和风沙土是我国西部气候干旱区的典型土壤;水稻土是适宜水稻种植的人工培育的土壤,红壤和砖红壤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2.B地势低洼利于沉积;该区域气候寒湿,有机质分解速度慢,且不利于养分释放,土壤贫瘠;土壤盐碱化主要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由于垦殖过度,可能会存在植被破坏现象,但由于气候湿润,不易出现土壤沙化现象。3.C依据图示信息可知,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排放总量超过220亿吨,占全球排放总量的近70%。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前十的国家有7个位于亚洲,可推知该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最高的地区是亚洲。4.A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源于矿物能源的消耗;城镇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不是直接影响因素;我国人口规模大,但人的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极为有限;有机质发酵过程虽然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数量不大。5.A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源于矿物能源的消耗,发展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可减少碳排放;现阶段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不宜限制;经济发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控制经济发展规模,虽可减少碳排放,但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清洁生产是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不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途径6.D江苏省沿海污染由海岸线向东扩散,主要是生产或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的;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挟带来的污染物。7.B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沿海的污染;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沿海污染;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8.C土壤污染是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是污染物不断累积的结果,短期内难以自然净化,不会直接威肋人体健康,影响可能会长期存在。9.D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带来的主要危害有土壤生产力下降,作物减产;污染水源,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10.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自然资源有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11.C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导致的,三江源地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小,基本没有环境污染;三江源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不包括雅鲁藏布江;“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B自然保护区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13.D读图可知,在该时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上升,土壤中含水量☆·52·【23·G3DY(新高考)·地理·参考答案一R一必考一F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