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语文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6天舟高考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高三月考五语文
2、202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高三月考试卷八语文
柳州高中/南宁二中高三(九月)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的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国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如“伪托之书”,是古代文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辑撰写的书籍,其绝大部分属史书,因面伪书大多是史。一伪史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当晋宅江、准,实膺正朔,嫉彼群雄,称为僭盗。故阮氏《七录,以国、范裴、授储记,刘、石、符、姚等书,别可一名,题为《伪史》。”刘知几笔下的伪史就是在古代“尊古卑今、贵远贱近”的风气下,一些文人“假借他人之名以传其书”而伪造的史书。门据《汉书·艺文志》载,早在先秦时期托古伪书就已有“儒家托于周公,农家托于神农,道家托于黄帝”的说法。纪购在主持编修《四库提要》时,对伪书现象感慨道:“夫古书日亡而日少,淳风之书独愈远而愈增,其为术家依托,大概可见矣。”那些“托古传道”的伪书编撰者,大多是依托他人之名来传搐自身思想,推介个人作品的。山既然很多史书在彼时已经被厘定为伪史,为何又被存留下来并加以研究?今日看来原因似乎非常简单,即伪书还有一定的价值,很多伪书的学术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还很高。仅以东晋杯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安国的《古文尚书》为例,明末清初考据学大师阎若璩沉潜三十余年,从篇数、篇名、历法、典章制度、文字句读、地理沿革等方面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精细考证,得出此书乃妇后世假托古人而作的定论,使悬置学术史千百年来的疑案得以破解。但其后三百多年来,该书依旧在《尚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究其原委,就是伪造的《古文尚书》中的很多文字,辑录于东晋以前的一些史书典籍,而这些史书典籍到了阎若璩所处的明末清初时期,大多已经散佚失传了,所以伪造的《古文尚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经过镇密详尽的考辨,认为《海内十洲记》乃托名东方朔而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伪书,但同时又指出该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认为《神异经》乃托名东方朔,《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系托名班固,这些伪书的文学价值一方面在于“词条丰蔚”“字句妍华”,足供采摭,增广见闻;另一方面在于它们是六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唐传奇、宋话本以及明清小说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化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诸多伪书之所以是赝品,绝不是因为其所记述的内容是假的,而是由于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诸如此类的伪书,如果厘清作者的真实情况或者成书的具体年代一那么是可以有选择地对共加以利用的。伪书的作者几乎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子,如伪造《孔子家语》《孔丛子》和参与伪造《古文尚书的三国魏人王肃,就是当时朝野所公认的饱学之士和知名经学家。而实践表明,无论是《孔子家语(孔丛子》,还是《古文尚书》,这三部书均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匕我们应该认识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按照章学诚的观点,一旦确定了伪书作伪的房史背景和具体年代,其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语言学价值、艺术价值、药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等也就逐渐显露出来了。一一(摘编自刘金祥《古代“伪托之书”的价值》)柳州高中/南宁二中高三(九月)联考语文第1页(共8页)
本文标签: